当前位置:首页 >> 攻略 >> 〈三国演义〉,刘谌杀妻杀子的悲剧绝响

〈三国演义〉,刘谌杀妻杀子的悲剧绝响

admin 攻略 1

在波澜壮阔、英雄辈出的《三国演义》中,有许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和可歌可泣的人物,而蜀汉太子刘谌杀妻杀子这一情节,犹如一首悲壮的挽歌,在历史的长河中久久回荡,给人以无尽的震撼与沉思。

刘谌,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五子,被封为北地王,当时的蜀汉,在诸葛亮、姜维等一众能臣武将的支撑下,曾有过一段努力北伐、力图兴复汉室的时期,随着后主刘禅的昏庸无道,宠信宦官黄皓,朝廷内部逐渐腐败,国力也日益衰微,当邓艾偷渡阴平,直逼成都之时,蜀汉朝廷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。

〈三国演义〉,刘谌杀妻杀子的悲剧绝响

刘禅在谯周等投降派的劝说下,决定开城投降,这一决定对于刘谌来说,无疑是晴天霹雳,他深知投降意味着蜀汉政权的覆灭,意味着祖宗基业的拱手相让,更意味着蜀汉百姓将遭受亡国之痛,在他的心中,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对蜀汉正统的坚定信念,他无法接受这样屈辱的结局。

刘谌做出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决定,他先是前往昭烈庙,也就是刘备的庙中,对着祖父刘备的神像哭诉,在那里,他痛陈国家将亡的悲痛,表达自己宁死不屈的决心,他深知,自己无力挽回蜀汉灭亡的命运,但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捍卫蜀汉的尊严,来祭奠那些为蜀汉浴血奋战、牺牲的英灵。

随后,刘谌回到家中,毅然决然地要杀妻杀子,这一行为,在常人看来,简直是残忍至极、不可理喻,但刘谌有着自己的苦衷和考量,在那个乱世之中,一旦国家灭亡,妇女和儿童往往会成为敌人的玩物和牺牲品,遭受无尽的屈辱和折磨,刘谌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遭受这样的苦难,他认为与其让他们遭受亡国后的屈辱,不如让他们死在自己的手中,以一种相对尊严的方式结束生命。

他的妻子崔夫人,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,当刘谌向她说明缘由后,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埋怨,而是坚定地选择与丈夫站在一起,甘愿赴死,她自刎而亡,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蜀汉的忠诚和对丈夫的深情,刘谌看着妻子的尸体,悲痛欲绝,但他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,他含着泪,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,这每一刀,都仿佛砍在他自己的心上,但他知道,这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。

刘谌提着妻儿的首级,再次回到昭烈庙,在祖父的神像前自刎而死,他用自己和家人的生命,为蜀汉的灭亡奏响了一曲悲壮的绝唱,他的死,是对蜀汉正统的坚守,是对投降派的无声抗议,更是对国家尊严的最后捍卫。

与刘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父亲刘禅,刘禅在面对亡国之危时,毫无骨气地选择了投降,乐不思蜀,留下了千古骂名,而刘谌,虽然无力改变蜀汉灭亡的命运,但他的精神和勇气却永远值得后人敬仰,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,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,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,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,也要捍卫尊严和正义。

《三国演义》中刘谌杀妻杀子这一情节,虽然残酷而悲壮,但它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乱世的无奈和人性的复杂,它让我们看到了在历史的洪流中,有人为了一己私利而屈膝投降,也有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舍生取义,刘谌的故事,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,划过三国的夜空,虽然短暂,但却照亮了历史的天空,让我们在千百年后,依然能感受到那份震撼和感动。

协助本站SEO优化一下,谢谢!
关键词不能为空
同类推荐